师范类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之
认证知多少
1. 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 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 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 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
2.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 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 持续改进” ,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3. 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针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类型层次 复杂多样现状和特点,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体系架构,推动高校合
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4.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发展”这
一个指标项上,也体现在其他七个指标项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 长成才规律,要求师范类专业把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评 价的核心;培养目标应该围绕师范生毕业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所具备的 从教能力设定;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均 要以有利于师范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 目的是推进师范类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 满足从教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5.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
答: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 (outcome based education,英文缩写 OBE )是目前国 际高等教育倡导的一种先进理念,也是新时代我国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 念。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正是按照这一理念来设计和制定。以产出为导向,就是 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 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师范毕业生“学到了什么” 和“ 能做什么”,而非 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 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 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培养自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 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 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 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
6. 通过师范专业认证如何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认证标准指标内容贯穿了质量持续改进理念,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 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 培养工作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 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7. 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 “ 做” “证”必须达成一致?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
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 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
所谓“说”,即“ 自 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 养目标、毕业要求等。
“做”即“ 自 己是怎么做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 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 法。
“证”即“证明自 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 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的“说”、“做”、 “证”必须达成一致。
8. 第二级认证考查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答: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 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 8 个一级指标和 39 个二级指 标。
9. 认证考查的“五个度”具体指什么?
答:
(1) 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2) 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3) 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4)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5) 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10. 认证结论有什么用途?
答:通过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 试面试工作。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实习 计划、实习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实习总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毕业生教 育实习档案袋,通过严格程序组织认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
试合格。通过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 试笔试和面试工作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 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11. 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答:“一践行三学会”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12. 认证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系统性、根本性的师范人才培养改革工程。对于 担任学科专业课
程的教师来说,新的要求主要有:
(1) 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
(2) 基于毕业要求, 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 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 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5) 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 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 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13. 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关系是什么?
答:培养目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预期与追求,是专业认证的 总纲,具有统领性作用。毕业要求集中体现产出导向的基本理念,是整个认证的 核心,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毕业要求,由毕业要求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并 开展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最终指向学生发展,体现了以产出为导向。
14. 什么是“反向设计、正向施工”?
答:反向设计是指社会需求产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产出毕业要求、毕业要 求产出课程体系 (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 设计毕业要求、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 。
正向施工是指课程教学与考核要能够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能够支撑毕 业要求、毕业要求要能够支撑培养目标。
15.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主线”和“底线”是什么?
答:专业认证的“主线”是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 践之间“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互动关系,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逻 辑培养师范生。
专业认证的“底线”是指建立完善三个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学习成 果的质量监控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基于评 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
师范类专业认证应知应会之
物理学专业
一、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 一) 目标总述
本专业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面向华北地区、辐射全国,根据新时代基础教育 改革创新发展需求,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高尚的师德修养、深厚的教育情怀、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先进的教育 理念与教育技术、较强个人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中学物理教师,能够在五年的 实践中成长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毕业后 5 年的 预期)
(二) 目标内涵
根据物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定位,对师范生毕业 5 年左右的职业发展预 期
[培养目标 1] ——教育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牢固的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尚的师德、深厚的教育情怀和民族认同感、良好的物理教师 职业素养,成为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的重要引路人。
[培养目标 2] ——专业能力: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思想和方法,能够对 中学相关物理问题从专业视角进行解答,能够根据物理教学的需要对实验进行创 新改进和教具制作,并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
[培养目标 3] ——教学能力:熟悉党的基础教育方针和地方教育政策法规, 基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中学物理教学,运用创新
性、批判性思维方法多角度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培养目标4] ——综合育人: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备与学生、 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各界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的能力,积极主动开展德育、心理 健康教育等活动,胜任班主任工作,并结合物理教学和社团指导开展综合育人。
[培养目标 5] ——终身学习:紧跟基础物理教育教学发展,积极主动更新 教育理念,形成自主终身发展意识,具备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和自我发展能力, 实现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物理学专业的毕业要求 (8 个毕业要求 22 个指标点)
( 一) 践行师德
1. 师德规范
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教育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民族认同。能够 在中学物理教育实践过程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 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1【政治素养】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教育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准确把握并增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 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坚定“四个自信” ,增强“四个意识” ,爱国爱 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2【职业规范】能够在中学物理教育实践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 意识和高尚的师德规范。
1-3【理想信念】践行国家民族政策,具有民族认同感,热爱民族教育, 以 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2. 教育情怀
热爱教育事业和物理学科,深刻认识中学物理教师职业的意义和内涵,具有 从事物理教师职业的意愿。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 具有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科学成才、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有较强的责任心。
2-1【职业意愿】热爱教育事业和物理学科,深刻认识中学物理教师职业的 意义和内涵,具有从事物理教师职业的意愿。
2-2【用心从教】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做到物理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 作耐心细致,做学生健康成长、科学成才、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2-3【关爱学生】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有较强的 责任心。
(二) 学会教学
3. 学科素养
扎实掌握物理学科体系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深入理解物理学 科知识体系的思想方法,充分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能科学有效 地贯彻在教学实践中。理解物理学科与数学、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性,具有对 实际物理问题进行多学科分析与探究的能力,了解物理学科与技术、社会、环境 等方面的紧密联系, 了解物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3-1【学科基础】扎实掌握物理学科体系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深入理解 物理学和知识体系的思想方法,充分理解“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物理学科核 心素养的内涵,并能科学有效地贯彻在教学实践中。
3-2【实验技能】扎实掌握物理学科体系的实验技能,能够设计,完成物理 学实验,充分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的内涵,并贯彻在教学实践 中。
3-3【知识整合】理解物理学科与数学、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性,具有对 实际物理问题进行多学科分析与探究的能力,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熟悉教育教 学各个环节的工作, 了解物理学科与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紧密联系。
3-4【核心素养】初步掌握物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充分理解物理学科 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内涵,能够引导学生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4. 教学能力
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中学物理课程知识、系统掌握教学理论、熟练运用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物理学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能 遵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物理教学设计,创设合适的物理学习环境实施
教学。具备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有效实施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和学业 评价。
4-1【教学组织】运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结合中学生的心理 特点和认知特征,针对具体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4-2【教学技能】理解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熟悉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及中学物理教材,依据物理学科的认知特点,选择合理的物理学科教学方法进行 教学综合设计的能力。
4-3【教学研究】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 教学实践体验,形成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物理学科教学基本技能,具备物理课 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三) 学会育人
5. 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能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了解新时代中学生思想动态、 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 的策略与技能,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 的组织与指导,从中获得积极的中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验。
5-1【管理理念】能够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新时代中学生思想动态、心 理发展特点,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 内容与方法。
5-2【活动组织】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技能,具有组织能力和驾驭 班级常规工作的能力,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并在工作中应 用 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方法和青春期心理辅导技能,参与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教育管理体验。
6. 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初步掌握物理学科的育人途径和方 法,并能够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 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初步具备对中学生进行多途径教 育和全方位引导的能力。
6-1【育人意识】能够初步分析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掌握主
题育德和社团育人的原则与策略,理解物理学科育人价值,挖掘物理学科的育人 功能,并能够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育人实践中。
6-2【实践育人】初步体验物理学科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在科学 思维、态度、社会生活与环境等方面的育人效果,能够基于教学实践,将知识学 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进行综合育人。
6-3【活动育人】在中学校园文化背景下组织开展物理竞赛、科技文化展、 综合实践等多种社团活动,初步具备对中学生进行多途径教育和全方位引导的能 力。
( 四) 学会发展
7. 学会反思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形成物理学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物理教育改 革发展动向,能够适应新时代基础物理教育发展需求,进行物理学专业学习和职 业发展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初步掌握运用批 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问题。
7-1【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形成物理学专业发展意识, 了解国内 物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和国外中学物理教育发展趋势,能够适应新时代 物理教育发展需求,制定物理学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
7-2【反思意识】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初步掌握反思笔记,课堂观察,叙 事分析,行动研究等反思技能,分析和解决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问题。
8. 沟通合作
能够在大学课程学习和中学物理教育实践过程中,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掌握团队协作学习,沟通交流合作研究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体验。掌握沟通与交流技能,与教师、 同学、学生形成和谐的关系。
8-1【团队协作】通过课内外学习与实践理解并体验学习共同体,掌握团队 协作能力,掌握团队协作观摩互助、合作研究、小组实习、交流分享、解决问 题的能力。
8-2【沟通技能】具备与学校老师、 同学、学生及社会沟通交流的知识与技
能,获取相关经历和体验。
图一 二级认证的毕业要求
图二 不同维度下的毕业要求的作用
表一 物理学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
培养目标 1 |
培养目标 2 |
培养目标 3 |
培养目标 4 |
培养目标 5 |
专业毕业要求 1 (师德规范) |
√ |
|
|
|
√ |
专业毕业要求 2 (教育情怀) |
√ |
|
|
√ |
√ |
专业毕业要求 3 (学科素养) |
|
√ |
√ |
|
|
专业毕业要求 4 (教学能力) |
|
√ |
√ |
√ |
√ |
专业毕业要求 5 (班级指导) |
√ |
|
|
√ |
|
专业毕业要求 6 (综合育人) |
√ |
|
|
√ |
|
专业毕业要求 7 (学会反思) |
√ |
√ |
|
|
√ |
专业毕业要求 8 (交流合作) |
|
|
|
√ |
√ |
三、任课教师对课程的应知应会
1. 各个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2.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持及权重——如何制定的?是否可操作?能 否达成?进一步持续改进的空间?
3. 具体课程内容以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情况。
4. 考核方式,课程评价以及成绩组成。考核依据清晰;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 关系简单明确能够说明课程达成度计算的准确性;
5. 各个成绩评定有依据,有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