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党建思政学习资料 → 正文
学习资料

【转载】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要义

[日期:2019-08-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科学典范,是推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人类文明进程中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其理论来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和西方应对生态危机中诞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实践上看,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期间推动的绿色实践,也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1.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进入工业文明之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程度日益加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日益增加。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已成为全球共识,走生态文明这一新的文明发展道路,成为人类共同的愿望。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对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贡献。

2.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40年左右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但高强度的排放导致发达国家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呈现出压缩型、叠加型、复合型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尤其是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瓶颈、生态退化等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3.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括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还包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基于此,以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第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自然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因而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发展观。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既存在矛盾,又可以统一。他把二者的关系形象地比作两座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强调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他认为应该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第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民生观。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享有更优美的生态环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第四,“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系统观。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第五,“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严密法治观。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必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发挥制度和法制的引导、规制功能,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第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共赢观。全球性生态危机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识。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国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效实践,也是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新时代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意义重大。

1.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中国为世界环境保护做贡献的新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一个基于中国智慧的系统统筹、标本兼治的生态治理体系。这个治理体系走出了就环境治理环境的狭隘思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治理方案,并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虽然中国环境治理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从已经形成的基于中国智慧的中国治理方案中,使我们看到不同于西方的可持续治理之路。

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新发展。2016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这些重要论述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治理等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作者:李宏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